

1.4.1单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D
|
B
|
A
|
D
|
D
|
B
|
B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
|
B
|
A
|
B
|
C
|
A
|
B
|
A
|
D
|
B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B
|
A
|
B
|
A
|
B
|
D
|
C
|
B
|
C
|
A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B
|
A
|
D
|
B
|
B
|
A
|
C
|
C
|
C
|
A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答案
|
D
|
C
|
A
|
D
|
D
|
D
|
B
|
D
|
A
|
C
|
题号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答案
|
B
|
B
|
C
|
C
|
B
|
D
|
C
|
D
|
B
|
C
|
题号
|
61
|
62
|
63
|
64
|
||||||
答案
|
D
|
D
|
C
|
A
|
1.4.2多项选择题答案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C
|
AB
|
ABC
|
AC
|
ACD
|
AB
|
ABC
|
AC
|
AB
|
ABCD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ACD
|
AC
|
ABC
|
ABC
|
ACD
|
ABD
|
ABC
|
ABC
|
BCD
|
AC
|
1.4.3填空题答案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到计算机网络;
2.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3.面向连接、始终占用、流媒体
4.无连接
5.主机
6.分组交换
7.客户服务器方式、对等方式
8.互相连接、自治
9.发送
10.传播
11.处理
12.排队
13.比特流
14.帧(frame)
15.分组或包、源主机
16.报文、端到端
17.应用进程
18.信息传递、资源
19.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20.CERnet (或中国教育科研网)
21.广域网、局域网、城域网
22.频分多路复用 FDM、时分多路复用 TDM
23.资源共享
24.交易主体、电子市场、交易事务
25.资源
26.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系统、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
27.数据交换和通信、资源共享、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8.资源、通信
29.主机、计算机外设
30.网络结点、通信链路
31.数据传输、线路交换、报文交换
32.共享资源、建立通信系统
33.物理链路、建立线路、传输数据
34.规则、标准。
35.分组交换、电路交换
36.传输层
37.语义、同步
38. TCP/IP、ARPANET
39.报文、存储容量、空闲、
40.较短、报文分组、分组编号
41.延时、额外开销、管理、控制
42.存储、转发
43.接口、服务
1.4.4简答题答案
1.答:
层次: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信息传输格式:比特流、帧、包(报文分组)、报文
2.答:
电路交换是一种直接的交换方式,它为一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装置(站)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即提供一条专用的传输通道,即可是物理通道又可是逻辑通道(使用时分或频分复用技术)。这条通道是由节点内部电路对节点间传输路径经过适当选择、连接而完成的,由多个节点和多条节点间传输路径组成的链路,例如,目前公用电话网广泛使用的交换方式是电路交换。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报文存储转发交换与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报文分组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又可以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分组交换属于“存储转发”交换方式,但它不像报文交换那样以报文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而是以更短的、标准的“报文分组”(packet)为单位进行交换传输。分组经过通信网络到达终点有2种方法:虚电路和数据报。
与电路交换相比,报文交换方式不要求交换网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条专用的数据通路,因此就不存在建立电路和拆除电路的过程。
3.答:
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传输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以及所传播的距离。发送时延是发送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它取决于数据块的长度和数据在信道上的发送速率。重发时延是因为数据在传输中出了差错就要重新传送,因而增加了总的数据传输时间。
4.答:
网络协议三个要素:
(1)语法(Syntax):说明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即语法是对所表达内容的数据结构形式的一种规定。
(2)语义(Semantics):协议的语义是指构成协议的协议元素的含义,不同类型的协议元素定义了通信双方所表达的不同内容,即规定了哪些是控制信息,哪些是通信数据信息。
(3)时序(Timing):规定事件的执行顺序。例如采用应答方式进行通信时,首先由源站发送报文信息,如果宿站收到的报文正确,就应该遵循协议规则,利用协议元素ACK应答源站,以便源站获知所发报文已被正确接收;相反,若宿站收到的报文错误,应利用协议元素NAK应答源站,告知源站应重新发送该报文。以上事件的发生必须遵循协议的时序规则,最终使得通信双方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信息。
5.答:
在网络中有几台计算机或设备只作为服务器为网络上的用户提供共享资源,而其他的计算机仅作为客户访问网络上的共享资源,这样的网络就是基于服务器的网络。
而对等网络则不同,它没有专用的服务器,网络中的每台计算机都是平等的,各以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主客户机。
6.答:
网络体系结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三类重要的相互有关的结构,既物理结构、逻辑结构和软件结构。其中每一结构都是由一组元素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方式所定义的。而这些结构的相互关系就成了系统的体系结构。
7. 答:
电路交换:由交换机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一条物理专用线路。电路交换能适应实时性传输,但如果通信量不均匀,容易引起阻塞。
报文交换:由交换机对报文进行存储转发,它是非实时性的。报文交换的接续时间一般要比电路交换短,传输数据的可靠性也高。但此方式的交换价格比电路交换方式要高,通信费用也较高,所以它不适合于实时性要求强的传输。
报文分组交换:采用较短的格式化信息单位进行存储转发。其用于控制和处理数据传输的软件较复杂,同时对通信设备的需求也较高,采用分布式控制的自适应路由选择技术,即根据通信网当前的通路情况及通信量情况,选择最佳的路由,这就既提高了通信效率又提高了可靠性。
8.答:
(1)高效,在分组传输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共享使用整个通信链路,提高了线路利用率。
(2)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转发路由。
(3)迅速,以分组为单位,分组小且不需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4)可靠,有完善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有冗余的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1 大连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