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单项选择题
1.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是 ( )。
A)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B) 以单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C)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D) 各计算机制造厂商网络结构标准化
2.多年来,人们习惯于从计算机主机所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把计算机的发展进行分代,所谓第4代计算机使用的主要元器件是(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下列有关计算机网络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Internet网可以使用远程的超级计算中心的计算机资源
B)计算机网络是在通信协议控制下实现的计算机互联
C)建立计算机网络的最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D)以接入的计算机多少可以将网络划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4.Internet主要由( )、通信线路、服务器与客户机和信息资源四部分组成。
A)网关 B)路由器
C)网桥 D)集线器
5.电话交换系统采用的是:()技术
A)线路交换 B)报文交换
C)分组交换 D)信号交换
6.随着电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所谓“三网融合”的趋势,下列不属于三网之一的是()
A)传统电信网 B)计算机网(主要指互联网)
C)有线电视网 D)卫星通信网
7.半个世纪以来,对计算机发展的阶段有过多种描述。下述说法中,比较全面的描述是()。
A)计算机经过四个发展阶段,电子管阶段、晶体管阶段、集成电路阶段、超大规模集成电器
B)计算机经过四段发展,即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
C)计算机经过三段发展,即大型机、微型机、网络机
D)计算机经过五段发展,即大型主机、小型机、微型机、局域网、广域网
8.网络拓扑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可靠性与()。
A)网络协议 B)通信费用
C)设备种类 D)主机类型
9.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是在()年诞生。
A)1946B)1969
C)1977D)1973
10.Internet 是由(B)发展而来的。
A)局域网 B)ARPANET
C)标准网 D)WAN
11.相邻层间交换的数据单元称之为服务数据单元,其英文缩写为()。
A) SDU B) IDU
C) PDU D)ICI
12.在下列各项中,一个计算机网络的3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1、若干数据库 2、一个通信子网 3、一系列通信协议
4、若干主机 5、电话网 6、大量终端
A)1、2、3 B)2、3、4
C)3、4、5 D)2、4、6
13.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不属于电子商务的构成要素是()。
A)互联网 B)交易主体
C)交易事务 D)电子市场
14.下列关于广域网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广域网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
B)广域网一般可以包含OSI参考模型的7个层次
C)目前大部分广域网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数据交换
D)广域网可以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模式
15.广域网提供两种服务模式,对应于这两种服务模式,广域网的组网方式有()。
A)虚电路方式和总线型方式
B)总线型方式和星型方式
C)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
D)数据报方式和总线型方式
16.在OSI层次体系结构中,实际的通信是在()实体间进行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7.数据解封装的过程是()
A)段—包—帧—流—数据B)流—帧—包—段—数据
C)数据—包—段—帧—流D)数据—段—包—帧—流
18.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继组建了自己国家的公用数据网,现有的公用数据网大多采用( )。
A)分组交换方式 B)报文交换方式
C)电路交换方式 D)空分交换方式
19.关于计算机网络说法正确的是()。
A)ARPANET与NSFNET从一开始就使用了TCP/IP协议
B)Internet2是由赢利组织UCAID负责的
C)ARPANET与MILNET都在1990年被新的网络替代了
D)ARPANET最初只有4个结点
20.在TCP/IP中,解决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的层次是( )。
A) 网络接口层 B) 网际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21.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22.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
A) ARPANET B) ChinaNet
C)Internet D)CERNET
23.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4.下列交换技术中,节点不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是()。
A)电路交换技术 B)报文交换技术
C)虚电路交换技术 D)数据报交换技术
25.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是从中科院高能所到斯坦福大学线性加速器中心,它建成于()。
A)1989年6月 B)1991年6月
C)1993年6月 D)1995年6月
26.一般来说,用户上网要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其英文缩写为()
A)IDC B)ICP
C)ASP D)ISP
27.目前网络应用系统采用的主要模型是()
A)离散个人计算模型 B)主机计算模型
C)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型 D)网络/文件服务器计算模型
28.下列网络中不是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的广域网的是()
A)X.25 B)综合业务数字网
C)帧中继 D)ATM
29.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时序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30.Internet最先是由美国的()网发展和演化而来。
A)ARPANET B)NSFNET
C)CSNET D)BITNET
3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
A)PAN B)LAN
C)MAN D)WAN
32.在TCP/IP协议簇中,()协议属于网络层的无连接协议。
A)IP B)SMTP
C)UDP D)TCP
33.INTERNET最初创建的目的是用于()
A) 政治 B) 经济
C) 教育 D) 军事
34.如果用户希望在网上聊天,可以使用Internet提供的()。
A)新闻组服务 B)电子公告牌服务
C)视频会议服务 D)电子邮件服务
35.在OSI环境中,不同开放系统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需要(N)实体向相邻的上一层(N+1)实体提供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称为()
A) (N)协议 B)(N)服务
C)(N)用户 D)(N)功能
36.TCP/IP参考模型中,应用层协议常用的有()。
A)TELNET,FTP,SMTP和HTTP B)TELNET,FTP,SMTP和TCP
C)IP,FTP,SMTP和HTTP D)IP,FTP,DNS和HTTP
37.基于文件服务的局域网操作系统软件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即工作站软件与()。
A)浏览器软件 B)网络管理软件
C)服务器软件 D)客户机软件
38.在OSI参考模型中能实现路由选择、互联功能的层是()。
A)传输层B)应用层
C)网络层 D)物理层
39.在OSI七层协议中,提供一种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的方法的层是()。
A)传输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40.在计算机网络的ISO/OSI七层模型中,负责选择合适的路由,使发送的分组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站并交付给目的站的是()。
A)网络层 B)数据链路层
C)运输层 D)物理层
41.关于因特网,()说法是错误的
A)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一个实例
B)因特网的主干网是美国ANS所建设的ANSNET
C)从使用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一个信息资源网
D)所有连接因特网的网络设备叫做主机"
42.在TCP/IP协议簇中,( )属于自上而下的第二层。
A)ICMP B)SNMP
C)UDP D)IP
43. TCP/IP协议规定为()。
A) 4层 B)5层
C) 6层 D)7层
44. Internet网络是一种()结构的网络。
A) 星型 B) 环型
C) 树型 D)网型
45.TCP/IP层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
A)物理层B)链路层
C)网络层D)物理层和链路层
46.决定使用哪条途径通过子网,应属于下列OSI 的()层处理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47.将传输比特流划分为帧,应属于下列OSI 的()层处理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48.两端用户传输文件,应属于下列OSI 的哪一层处理?()
A)表示层 B)会话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9.IEEE 802标准中,()规定了LAN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
A)802.1A B)802.2
C)802.1B D)802.3
50.在OSI 模型中,一个层N 与它的上层(第N+1 层)的关系是()
A)第N 层为第N+1 层提供服务。
B)第N+1 层把从第N 层接收到的信息添一个报头。
C)第N 层使用第N+1 层第通的服务。
D)第N 层与第N+1 层相互没有影响。
51.在计算机网络中,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是()。
A)主机 B)终端
C)通信控制处理机 D)网卡
52. TCP/IP协议是Internet中计算机之间通信所必须共同遵循的一种()。
A)信息资源 B)通信规定
C)软件 D)硬件
53.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的计算机都是()。
A)高性能计算机 B)具有通信能力的计算机
C)自治计算机 D)主从计算机
54.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另一种是根据()。
A)网络协议 B)网络的拓扑结构
C)覆盖范围与规模 D)网络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类型
55.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统一的()。
A)软件规范 B)网络协议
C)路由算法 D)安全规范
56.下列关于TCP/IP协议的描述正确的是()。
A)TCP/IP协议是根据ISO/OSI标准制定的
B)TCP/IP协议是由美国科学基金会(NSF)开发出来的
C)TCP/IP协议是关于传输层和网络层这两层的协议
D)TCP/IP协议独立于硬件
57.因特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网络,其所使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协议是()
A)IPX/SPX协议 B)NCP协议
C)TCP/IP协议 D)NETBIOS协议
58.协议是()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同一结点上下层B)不同结点
C)相邻实体 D)不同结点对等实体
59.OSI/RM 模型中,( )层用来在设备的进程间传递报文。
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60.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中,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 传送报文的是()。
A)应用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61.在Telnet中,程序的()。
A)执行和显示均在远程计算机上
B)执行和显示均在本地计算机上
C)执行在本地计算机上,显示在远程计算机上
D)执行在远程计算机上,显示在本地计算机上
62.以下对TCP/IP参考模型与OSI参考模型层次关系的描述,()是错误的。
A)TCP/IP的应用层与OSI应用层相对应
B)TCP/IP的传输层与OSI传输层相对应
C)TCP/IP的互联层与OSl网络层相对应
D)TCP/IP的主机-网络层与OSI数据链路层相对应
63.在下列4项中,不属于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七个层次的是()。
A)会话层 B)数据链路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64.ISO划分网络层次的基本原则是()
A)不同节点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B)不同节点具有相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C)不同节点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相同层次有不同的功能
D)不同节点具有不同的层次,不同节点的不同层次有相同的功能
1.3.2多项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分为()。
A)通信子网 B)局域网
C)资源子网 D)对等网络
2.关于协议组,下列()叙述正确。
A)一给定的协议组能在仅仅一种计算机类型上运行。
B)每层为从协议组较高层接收的分组加报头。
C)协议组是协议的层次集合。
D)每层为下一个最高层提供服务。
3.以下关于计算机网络的讨论中,正确的是()。
A)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
B)互联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C)联网计算机不必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D)早期的网络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4.下列语句()叙述正确。
A)数据链路层处理设备到设备的通信。
B)网络层处理高层进程间的通信
C)传输层处理端结点间的通信
D)上述所有的都对。
5.网络拓扑结构设计对通信子网的()有着重大的影响。
A)网络性能 B)网络体系结构
B)网络体系结构 D)通信费用
6.局域网的基本特征是()。
A)有效范围较小 B)传输速率较高
C)设备直接连入网中 D)通过电话连接
7.网络协议由()组成。
A)语义 B)语法
C)交换规则 D)网卡
8.关于局域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局域网的地理范围较小 B)由于速度比较快因而误码率较高
C)一个局域网中可以有多种服务器 D)局域网的操作系统只能是WindowsNT
9.网络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
A) 点对点传输网络 B) 广播式传输网络
C) 数据传输网络 D) 对等式网络
10.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包括()。。
A)节点处理时延 B)排队时延
C)传输时延 D)传播时延
11.在实际网络系统中,一般用到三种交换技术,包括()。
A)电路交换技术 B)地址交换技术
C)报文交换技术 D)分组交换技术
12.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语法、语义与时序。其中语法规定了()信息的结构与格式。
A)用户数据 B)服务原语
C)控制信息 D)应用程序
13.TCP/IP 协议族中定义的层次结构中包含( )
A)网络层
B)应用层
C)传输层
D)物理层
14.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下面关于Internet的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是()。
A)Internet网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企业或部门网)三级组成
B)WWW(World Wide WeB)是Internet上最广泛的应用之一
C)Internet使用TCP/IP协议把异构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互连
D)Int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可达lOMbps
15.关于TCP/IP协议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
B)依赖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16.以下哪项是TCP协议的特性()
A)提供可靠服务
B)提供面向连接服务
C)提供服务质量QoS
D)提供流量控制
17.和分组交换相比,报文交换会存在的弊端有()
A)这种报文发送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B)对缓存要求高
C)出错重传概率大
D)传输速度慢
18.以下哪些是分组交换的优点()
A)转发延时短;
B)数据传输灵活;
C)转发差错少;
D)对中继结点要求高。
19.以下选项()是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A)具有绝对的安全和保密能力
B)具有共享信息和资源的能力;
C)具有共享集中管理的能力;
D)具有把个人与众多用户连接在一起的能力。
20.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相比较,有()共同点
A)都是分层结构,且各层间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
B)都是由ISO统一制定的
C)两个模型中各个层的功能大体相似
D)都是通过实践检验并广泛应用的
1.3.3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____、____和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三个阶段。
2.电路交换必须经过____→____→____三个步骤实现数据交换。
3.电路交换是____的连网方式。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____端到端的固定传输带宽;电路交换适合于____的传输。
4.不先建立连接而随时可发送数据的连网方式,称为____式。
5.____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向网络发送分组,从网络接收分组。
6.ARPANET: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方式采用了____技术。
7.因特网中按通信方式分类,可分为____和____两类。
8.计算机网络是一些____、____计算机的集合。
9.从数据块的第一个比特开始发送算起,到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称为____时延。
10.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称为____时延。
11.数据在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而花费的时间,称为____时延。
12.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称为____时延。
13.物理层的功能是透明地在传输媒体上传送____。
14.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____的无差错传送。
15.网络层的传送单位为____,其根本任务是实现分组从____传送到目的主机。
16.运输层的传输单位为____,其主要任务是实现源、目主机中源进程和目的进程间的可靠通信,即实现进程间可靠的____的数据传送。
17.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____提供服务,如文件传输、网络浏览等等。
18.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负责____的通信子网和负责信息处理的____子网组成。
19.OSI模型有____、____、____、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七个层次。
20.国内最早的四大网络包括原邮电部的ChinaNet. 原电子部的ChinaGBN. 教育部的____和中科院的CSTnet。
21.复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计算机网络称为____,在同一建筑或复盖几公里内范围的网络称为____,而介于两者之间的是____。
22.最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技术为____和____,其中,前者是同一时间同时传送多路信号,而后者是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个时间片轮流分配给多个信号使用。
23.网络互联的目的是实现更广泛的____。
24.在电子商务的概念模型中,____、____和____是电子商务的三大构成要素,电子市场的概念中包含了互联网。
25.计算机网络系统由通信子网和____子网组成。
26.计算机网络是发展经历了____、____和____三个阶段。
27.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包括____、____ 、____和(分布式网络处理和均衡负荷。
28.计算机网络在逻辑功能上可以划分为____子网和____子网两个部份。
29.资源子网主要包括____、____、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等。
30.通信子网主要包括____、____、信号变换设备等。
31.交换是网络实现____的一种手段。实现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是____、____、分组交换。
32.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在于____和____。
33.线路交换是一种直接交换方式,是多个输入线和多个输出线之间直接形成传输信息的____,线路交换分____、____和(拆除线路)三个阶段。
34.协议就是为实现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____或____。。
35.计算机网络采用____技术,而传统电话网络则采用____技术。
36.在OSI参考模型的各层中,____的主要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地传送报文。
37.一般来说,网络协议由____、语法和____三部份组成。
38.Internet网所采用的协议是____,其前身是____。
39.报文交换方式中,____是交换的单位,主要包括报文的正文信息,指明发和收节点的地址以及各种控制信息。由于报文一般者比较长,所以,该方式要求网络上每个结点包括转接中心者要有较大的____,以备暂存报文。报文传输要等目的线路有____时转发,所以,延时性强。
40.报文分组交换方式是把长的报文分成若干个____的报文组,____是交换单位。它与报文交换方式不同的是,交换要包括____,各组报文可按不同的路径进行传输,不各组报文都有到达目的节点后,目的节点按报文分组编号重组报文。
41.分组交换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分组交换在各节点存储转发时因排队而造成一定的____,由于分组数据中必须携带一些控制信息而产生一定的____,分组交换网的____和____比较复杂。
42.分组交换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系统中分组数据的____、____、和选择合适的分组传输路径。
43.在同一个系统内,相邻层之间交换信息的连接点称之为____,而低层模块向高层提供功能性的支持称之为____。
1.3.4 简答题
1.简要说明TCP/IP参考模型五个层次的名称(从下往上)?各层的信息传输格式?
2.简要说明电路交换和存储器转发交换这两面种交换方式,并加以比较。
3.传播时延、发送时延和重发时延各自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4.简述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及其含义。
5.基于服务器的网络与对等网络有什么不同?
6.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7.数据交换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8.分组交换有哪些优点?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1 大连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