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302056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分:2.5
学时:44
课堂讲授:32
上机实验:12
适用范围: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自动化专业。
预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号与系统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全日制本科电子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它研究了计算机之间如何实现连接与共享问题,也就是其底层是如何实现数据通信的问题。主要课程内容包括OSI及TCP/IP体系结构及其各层的主要协议、功能及应用,常用网络通信介质及网络互连设备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组成原理,通信协议,常用通信介质,网络互连设备等的基本知识及技能。
三、求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及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是以知识点为基础的体系架构,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应用、案例。概念是对名词术语内涵的确定,原理是对形成某个结论的原因的说明,方法和应用是侧重于对概念和原理的使用。教学要求由深入到一般分三个层次:●掌握、◎理解、○了解
(一) 理论教学
单元1 计算机网络概述
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组成与功能与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发展历史
单元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其常用拓扑结构及互联网的发展史。
单元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概念:
● 计算机网络分层的概念,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与应用
单元目标: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参考模型、主要功能及应用。
单元3 物理层基本概念
概念: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性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原理:
香农定理,奈氏定理
单元目标:
掌握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物理层的基本特性,香农定理的作用。
单元4 传输介质及信道复用技术
概念: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
◎常用信道复用技术
○综合布线基础,模块,跳线,接插件基础知识
○常用物理层设备及接入网基础知识
单元目标:
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及综合布线基础知识;掌握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概念和各自的特点。了解常用物理层设备。
单元5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概念:
●数据链路层的概念与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
○以太网与IEEE 802.3
单元目标:
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功能,理解数据链路层三个基本问题。了解以太网与IEEE 802.3之间的关系。
单元6 数据链路层的PPP协议
概念:
●零比特填充,转义字符,帧格式,帧封装
原理:
◎PP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方法及运用:
○PPP协议的应用场合
单元目标:
理解数据链路层PPP协议的工作原理,帧格式及该协议的特点。
单元7 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概念:
●CSMA/CD协议,MAC地址,以太网的概念,虚拟局域网VLAN概念及其配置
◎以太网的扩展 ,
○网桥:网桥的概念、透明网桥与生成树算法及配置
原理:
○交换机:工作原理与配置
方法及运用:
◎数据链路层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生成树协议的作用
单元目标:
理解以太网协议的帧格式,理解CSMA/CD的工作原理,掌握局域网的概念及其扩展技术,理解虚拟局域网的概念及其配置。了解数据链路层常用网络设备。
单元8 网络互联一般概念
概念:
●网络互联概念 ,数据报与虚电路服务,子网掩码,CIDR
◎网络层的功能,IP地址的各种分类
方法及运用:
子网划分方法,IP规划
单元目标:
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报与虚电路服务概念并能加以区别应用范围,理解IP地址分配的演进,理解子网划分的目的及意义。
单元9 网络层相关协议
原理:
●IP协议特点及其数据报格式
◎ARP协议、RARP协议与ICMP协议
○IPv6的主要特点及其表示
方法及运用:
◎IP层转发数据报的流程
单元目标:
理解网络层各协议的原理及工作特点及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
单元10 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协议
概念:
●自治系统 ,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
原理:
●RIP路由协议 ,OSPF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方法及运用:
○路由器的配置 ,NAT
单元目标:
理解路由协议的工作原理,转发表的概念,熟悉路由器的简单配置。
单元11 传输层基础
概念:
●端到端的概念,端口的概念,传输层的功能,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
◎UDP协议,UDP数据报格式,UDP校验
单元目标:
理解传输层的功能及提供的基本服务,理解UD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单元12 传输层的TCP协议
原理:
●TCP协议,TCP数据报格式,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
单元目标:
理解TCP协议的原理及工作特点。
单元13 传输层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概念:
◎TCP可靠传输
○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单元目标:
理解可靠传输的实现原理,了解拥塞和流量控制的概念。
单元14 应用层的DNS及FTP
概念:
◎客户/服务器模型 、P2P模型
◎DNS系统:层次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过程
○FTP协议的工作原理、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
单元目标:
了解网络服务模型的特点,理解DNS的工作原理,了解FTP的工作原理。
单元15 应用层的WWW服务及SMTP
概念:
◎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 、HTTP协议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 ,SMTP协议与POP3协议
单元目标:
理解WWW服务的工作原理,了解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单元16 全书总复习
单元目标:
总结复习全书内容。
(二) 实验教学
1.基本网络命令实验
实验内容:常用网络命令使用,文件共享,网络访问等;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2.交换机基本配置实验
实验内容:交换机基本配置;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3.交换机的VLAN实验
实验内容: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4.静态路由实验
实验内容: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5.动态路由实验
实验内容: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6.应用层实验
实验内容:常用网络命令使用;
实验要求:熟悉实验室环境,学会配置电脑IP地址,测试连通性,路由跟踪等。
四、学时分配表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宋凯刘念主编,《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参考书:《计算机网络》(第5版) 谢希仁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8月。
六、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学生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构成。
1、平时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30%;
100分= 作业50分(包括作业,上课出勤等)+ 实验50分(包括实验报告,实验出勤等)。
2.期末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70%;
3.成绩评定:百分制。
编写人:肖建良
审 核 人:马彧
修订日期:2011年10月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1 大连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