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网络
一、课程信息
课程编号:2010112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5
学 时:64
课堂讲授:40(2.5学分)
上机实验:24(1学分)
适用范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
预修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系统等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2、课程任务: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通信的基本方法和协议、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应用协议;同时介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管理知识,使学生对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理解。
修完本课程的学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章节
|
内容与基本要求
|
课时安排
|
备注
|
|
授课
|
实验
|
|||
1.基础
|
了解:因特网,网络边缘与核心,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理解:性能指标,分组交换;
|
2
|
||
了解:信号与信道,传输介质,网络接入;
理解:体系结构;多路复用;
掌握:网络基本配置和测试。
|
2
|
3
|
||
2.应用
|
了解:网络服务,运输层为应用提供的服务;
理解:DNS,FTP,Telnet;
|
2
|
||
理解:WWW/Web;
了解:电子邮件,DHCP。
|
2
|
3
|
||
3. 端到端协议
|
了解:UDP和TCP特点,UDP分组
理解:端到端的基本概念,端口,套接字;
|
2
|
3
|
|
理解:可靠传输概念,TCP分组结构;
了解:TCP连接及释放,拥塞控制。
|
2
|
|||
4. 网络互连
|
了解:网络层的服务,转发和选路,路由器,网络层的协议;理解:IP协议,IP分组格式
|
2
|
||
了解:IP地址的发展,分类IP地址,IPV6;
掌握: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
|
2
|
|||
习题: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
|
2
|
|||
理解:路由转发表,路由转发过程,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了解:层次路由
|
2
|
9
|
||
理解:路由算法(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NAT,VPN。
了解:RIP,OSPF
|
2
|
|||
习题:规划网络的IP地址,路由表分析
|
2
|
|||
5. 分组交换
|
了解:链路层服务,链路层解决的几个基本问题;
理解:组帧,差错检测,CRC
|
2
|
||
理解:碰撞检测,CSMA/CD, 以太网帧及MAC地址,
了解:以太网技术发展
|
2
|
|||
理解:网桥和交换机,交换机转发表。
|
2
|
6
|
||
习题:交换机转发表,路由表
|
2
|
|||
6. 无线网络
|
了解:WiFi(802.11),蓝牙,移动电话网,移动IP。
|
2
|
||
7.网络安全与管理
|
了解:网络安全问题与措施,对称密钥与公开密钥,电子邮件安全(PGP),TCP连接安全(SSL),网络层安全(IPsec)。
|
2
|
||
综合讲解
|
理解:网络应用服务,体系结构,分组结构;
|
2
|
||
综合习题讲解:分组转发(路由转发表,交换转发表);
答疑。
|
2
|
|||
合计
|
40
|
24
|
实验内容大纲:
序号
|
实验项目
名称
|
目的、要求
|
课时安排
|
|
学时
|
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创新)
|
|||
1
|
网络应用基础
|
1.掌握PC的网络连接与测试的方法,包括网络常用基本命令ping、ipconfig等的用法。
2.掌握文件夹共享及访问的方法。
3. 掌握制作网络跳线的方法。
|
3
|
验证(2学时)
综合(1学时)
|
2
|
Web服务和FTP服务
|
1.理解网络服务,理解C/S服务,掌握搭建Web服务的方法,包括制作简单的网页。
2. 掌握搭建FTP服务的方法。
|
3
|
设计(2学时)
综合(1学时)
|
3
|
数据分组结构分析
|
抓包分析协议,理解数据分组格式,包括TCP分组、IP分组、以太网帧等。
|
3
|
验证(1学时)
综合(2学时)
|
4
|
IP分组格式分析
|
1.理解IP分组格式。
2.掌握通过路由器实现简单的网络互连方法。
|
3
|
验证(2学时)
综合(1学时)
|
5
|
静态路由
|
1.掌握静态路由的配置方法。
2.理解路由表及路由转发算法。
|
3
|
验证(1学时)
设计(2学时)
|
6
|
动态路由RIP
|
掌握动态路由协议RIP的配置方法。
|
3
|
设计(2学时)综合(1学时)
|
7
|
交换机转发
|
1. 理解MAC,ARP。
2. 理解交换机转发表。
|
3
|
验证(2学时)综合(1学时)
|
8
|
VLAN技术
|
理解VLAN技术应用
|
3
|
设计(2学时)综合(1学时)
|
合计
|
24
|
8: 8 :8: 0
|
||
考核办法:检查实验过程和结果4次,每次20分,满分80分。
|
四、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
1.教材:
[1] 《计算机网络》(第6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8
[2] 《计算机网络精选实验与习题》,黄要武主编,自编讲义,2013.7
2.参考书目:
[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美)James F.Kurose Keith W.Ross 著,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
[2]《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原书第三版) (美)Larry L.Peterson,(美)Bruce S.Davie著,叶新铭,贾波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
[3]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Andrew S.Tanenbaum 著,潘爱民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
[4]《计算机网络教程》,黄要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3
五、授课方式
讲授为主,实验为辅。实验内容便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1.理论授课
采用板书和课件投影相结合,以投影为主,板书为辅。投影主要用于PPT课件、图形、图片、操作等内容的演示。板书主要为授课题目及分析讲解。
2.实验
采用任务式教学,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各项任务,主要目的为理解理论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考核办法
1.最终成绩评定:百分制。计算公式如下:
最终成绩= 平时成绩*30% + 期末成绩*70%
2.平时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30%;
100分=考勤10分+作业10分+实验80分,评分标准如下。
(1)考勤至少5次,满勤10分。每次迟到扣2分、每次旷课扣5分,最多扣10分。
(2)评阅两次作业,每次5分,满分10分。
(3)实验成绩满分80分。检查实验过程和结果4次,每次20分,满分80分。
3.期末成绩:100分,折合为总成绩的70%;
4. 考试方式: 期末闭卷考试。
修订日期:2015.10.12
编 写 人:黄要武
审 核 人:肖建良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1 大连理工大学 版权所有